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互联网金融诈骗知识
时间:2017-03-14浏览量:144来源:

  近年来,金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积极做好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消费者开展防范性保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正值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小编为广大粉丝梳理一些防范互联网金融诈骗知识。

1.互联网金融隐藏巨大风险。

  互联网的发展,被誉为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的“第三次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手段,实现资金融通的新型服务模式。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在互联网的华丽外衣下,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一、网络支付勿泄露个人信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网购。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小编建议

  一是将银行预留的余额变动提醒金额降低或者通过微信绑定银行卡接收实时、任意金额的变动提醒,防止被人小额多次盗刷而不知情;

  二是废弃不用的信用卡不要丢弃,要保存好或者剪卡销毁;

  三是注重保护好个人信用卡信息和公民基本信息,尤其要加强网络支付安全。

二、蹭WiFi容易被“钓鱼”

  蹭WiFi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的金融风险。因此小编提醒大家,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一定要选择那些可信度高的接入点,如公司内部的WiFi、三大运营商提供的热点、或者由商家提供的接入点,并且在登录前核对清楚;同时尽量不要在公共WiFi中泄露自己的信用卡和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

  另外,在登录手机银行或者支付宝等金融服务类网站时,应尽量避免用手机浏览器登录,尽可能使用官方手机银行客户端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专用APP。

三、钓鱼网站防不胜防

  孙女士为装修房子托人在某金融科技公司办理了装修分期业务,不慎落入垃圾短信骗局,泄露了储蓄卡密码。后来,纵然孙女士修改了银行卡密码,账户存款2万元还是被盗走了。原来,在不法分子的诱导下,孙女士在类似银行的官网页面的钓鱼网站上开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归集业务”,一旦归集业务签约后,金融机构会按照签订的协议,定期或全额自动划扣金额。

  资金归集是基于人行安全成熟的跨行清算系统,市民须分别使用主账户和关联账户银行的K宝、U盾等高级别安全工具和交易密码,归集的双方要同时在线确认达成协议,并一起按K宝、U盾方能完成身份验证并签约。

  受害者或在修改密码前,开通了资金归集功能,并制定了账户,签订了相关的归集协议。从一些案例可了解到,受害者会收到一些钓鱼信息、诈骗信息,并在其客服人员的诱惑下,登录其设定的伪网站。基于此,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极其容易泄露个人的信息,同时在伪网站上开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归集业务,并签署了相关的协议。

2.信用记录——您的第二身份证

  除了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外,许多不法分子以骗贷行为造成广大消费者背上不良征信记录, 因此如何保护好个人征信也是小编在3·15消费者权益日送上的第二大福利。


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呢?

  第一步,应当尽早建立个人的信用记录。

  方法就是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发生借贷关系,例如可以向银行申请信用卡或申请贷款。这里要澄清的一个概念是不借钱不等于信用就好,不借钱意味着没有信用记录。没有信用记录,银行失去了一个判断您信用风险的便捷方法。如果一个人有了二十年的信用记录,即使他曾经发生过未按时偿还借款的情况,按照美国的信用评分体制,他的信用评分也高于没向银行借过钱、没有信用记录的人。

  第二步,要努力保持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

  一旦建立了信用记录,就要按时还本付息,拖欠和借款不还都会如实反映在信用记录中,对个人信用形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要轻易与陌生人或不正规的金融机构发生借贷关系,从而造成不良的信用记录。

  第三步,要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

  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错误,例如输入错误等,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差错是难免的。因此,应当定期查询和认真检查自己的信用记录中的内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避免使自己受到不利影响。如果发现个人信用记录内容有错误,应尽快联系提供信用报告的征信机构。

  当然你可能也担心,一次偶然,信用报告有污点,不能去掉,那不是就要影响我一辈子吗?可以告诉大家,银行和你发生业务往来时,非常注重你是不是恶意的,不会因为一次偶然就定性,如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掌握的标准是,连续有三次、累计六次不良记录,系统禁入,任何人都无法为你办理信贷业务,业务台帐无法登录。

  但是,即便如此,您还有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就是说借钱不还等负面信息不是永远记录在您的信用报告中的。新的征信管理条例规定负面记录还清后5年系统删除。因此,即使由于种种您不可控制的原因,使您确实无法偿还银行债务,这样的记录也不是跟您一辈子。所以,永远不要气馁,您可以重新开始!




上一篇:防范洗钱,从我做起2017-07-21
下一篇:致晋商消费金融用户——请勿相信非官方的渠道进行分期、还款2016-07-2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