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您的年度好友“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已上线。
常在借贷圈,偶尔会踩雷
>套路千千万,坑你没商量<
“无门槛、低息、秒贷”“不上征信,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贷”,一些借贷平台的广告语如此轻描淡写却又引人注目,挑动着每一个为钱所困的年轻人。
“人生苦短、及时享乐”的消费观,透支着当代年轻人本就干瘪的钱包,于是乎一些年轻人选择了看似最“捷径”的贷款方式,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大学生陆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最初,陆某只是因为生活费周转不开,抱着试一下的态度下载了某网贷APP,借了5000元,没超过1小时钱就到账了,尝到“甜头”后,陆某开始在不同的平台借款,就这样他开始了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2年的时间,陆某一共借了二十多个平台,欠款超过10万,实际到手却不到6万。
“校园贷” 让陆某从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变成困在借贷牢笼的“失意人”。
借贷套路深,不懂必吃亏。
小晋为您盘点了一些借贷平台常用的套路,
前方危险,请绕道行驶。
PART-1 设置诱饵,伪造借贷假象
以“迅速放款”“无抵押”“低息便捷”等引诱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协议时以行规为由,诱骗借款人签下高于借款本金一倍甚至数倍的欠条,伪造假象,为后续“索债”埋下伏笔。借款人会被告知无需担心、只是例行程序、正常还款不影响,使人放松警惕。
PART-2 制造陷阱,肆意认定违约
非法放贷方以故意失联、电话故障、系统问题等多种手段,导致还款日借款人无法正常还款,终致逾期。此时,这些放贷方就以违约的名义收取高额滞纳金、手续费。若无法偿还,借款人会被引诱去其他放贷平台“借新还旧”,贷款本息会“滚雪球式”增长。
PART-3 刻意留痕,虚增贷款金额
非法放贷方先将合同金额转入借款人账户,同时要求借款人在银行柜台将虚高部分取现再返还平台,留下“银行流水与合同金额一致”的表面证据。比如,相关放贷方通过银行转账给借款人10万元,接着取现5万元返还给平台,最后借款人实际到账5万元,但银行流水却显示有10万元进账。
PART-4 巧立名目,诱签不利协议
通过玩文字游戏,制造合同漏洞。设立“违约金”“保证金”“中介费”“服务费”等各种名目,骗取被害人签订阴阳借款、房产抵押等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各类合同,导致借款人违约,从而非法占有借款人财产。
PART-5 软硬兼施,滥用暴力催收
通过所谓的“谈判”“协商”“调解”以及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软暴力”手段索取非法债务,使人产生心理恐惧。部分放贷方使用比如门口泼漆、撬门锁、尾随借款人等方式恐吓借款人,甚至采取暴力方式催逼借款人还款。
< 防骗小妙招 >
面对防不胜防的“借贷”陷阱,您是不是想苦苦的哀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小晋这就给您准备三双护目镜,您可要睁大眼睛瞧好了。
#
Tips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理性借贷;不要贪图一时享乐,不计后果,盲目借贷。
#
Tips2
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发布的“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等虚假宣传广告。
#
Tips3
一旦发现在借贷过程中存在利率过高、暴力催收等情况,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被不法分子裹挟,在“借贷”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财产损失和不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