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诈骗
时间:2022-03-15浏览量:142来源:

近年来,随着电子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金融诈骗的手段也花样翻新,套路层出不穷,警惕金融诈骗套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是广大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方式。

1

虚假征信诈骗

 其一,不法分子冒充借贷平台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告知消费者需要进行“网贷消除”,如不及时注销账户会影响个人征信,随后引导消费者下载多个贷款平台进行贷款,并将贷款转账至特定账户进行认证,并承诺认证完成后会全额退还。名为修改征信,实为实施诈骗;其二,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不少消费者还款压力较大,部分不法分子以“删除或处理征信逾期”“代理投诉”“协商还款”等为由,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待消费者缴纳费用后,非但无法处理问题,不法分子也杳无音讯。

 温馨提示: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有借贷关系,只要保证按时结清贷款,征信就不会受到影响;如因非个人主观原因造成贷款逾期,直接与贷款金融机构协商或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交征信异议申请,切勿相信个人承诺而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或向个人账户转账汇款。

2

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渠道发布贷款、快速办理大额信用卡信息,以利息低、无抵押、无担保、额度高、放款快等特点吸引短期内对资金有大量需求的消费者,部分消费者因办理流程繁琐、个人无法办理、申请额度较低等缘由,轻信不法分子,结果往往是业务并未办理成功,但却因所谓的“手续费”“保证金”“服务费”“会员费”等各种费用造成财产损失,即便业务办理成功,消费者也有可能需要支出一笔远超预期的费用,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信息也会遭到泄露。

 温馨提示:办理信用卡或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不要委托他人或中介机构,不要轻易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办理业务前如需收取各种费用的,均为诈骗;正规的贷款、信用卡均需严格的资质审核,所谓高额度并非人人可办。

3

非法集资骗局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常常会以“低风险、高回报”为口号向消费者承诺高额回报,回避产品风险和隐患,编造高大上的虚假项目,打着新技术、新政策、新模式的幌子,借助一切资源宣传造势,公开向社会宣传,同时向消费者施以“小恩小惠”,造成盈利假象,鼓励成员邀请亲友入伙,而后来者其实多是在为先到者买单,组织者在积累足够大的资金池或资金链断裂后携款跑路,最终导致消费者血本无归。

 温馨提示:遇到投资集资类宣传,要注意宣传内容是否存在夸大嫌疑,明示高回报却有意回避风险;注意组织者是否合法经营,有无相关政府部门核准;注意有无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利的方式等;注意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收益水平是否符合实际。


上一篇:共促消费公平 共享数字金融2022-03-15
下一篇:防范老年人金融诈骗2022-03-1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