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山西监管局统筹安排,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近日,晋商消费金融公司组织开展2024年主题为“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的“金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借助国内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持续走红,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在晋祠、双塔寺、太原古县城等景区内设置“天命人金融知识补给站”,将游戏中的精彩剧情与金融知识巧妙融合,游客可以在“斩妖除魔”的过程中识别各类金融诈骗的套路。第一站 双塔公园第二站 晋祠第三站 古县城活动中,为切实提升金融教育宣传活动的体验感和互动感,晋商消费金融公司特别设计了“金融消保卫士”打卡印章、景点明信片和《黑神话:悟空》防非反诈专属礼包等创意奖品,让消费者在游中学、学中乐,与外来游客共赴一场“金融消保奇幻之旅”。接下来,晋商消费金融公司还将继续走进蒙山大佛景区、清源水城巨型天命人雕像等热门景点,持续开展金融教育普及之旅。为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山西监管局的活动要求,“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晋商消费金融同步推动金融教育直达县域基层群众,拓展金融教育覆盖半径,以“担当新使命 消保县域行”为主题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深入太原、长治、忻州、吕梁等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为村民们送上干货满满的“金融知识大餐”。通过普及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代理维权“黑灰产”、非法集资、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深化金融消费者关于金融安全的理念。消保县域行活动在先期开展的“金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强调,坚持以多渠道多维度开展特色宣传活动,推进金融宣传工作走向常态化、长效化。深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完善金融教育宣传惠民利民举措,积极践行,以满足金融消费者实际需求、提升公众金融素作为主题活动的最终目的。未来,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将始终秉承“让消费更便捷 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守护金融安全,办好为民实事,共创美好未来。
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这是一款西游题材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背景,玩家扮演“天命人”,踏上一条充满危险与惊奇的西游之路,探寻神佛消亡的真相,并与各种强大的敌人战斗。在《黑神话:悟空》的神话世界中,各位玩家化身“天命人”,虽路遇磕磕绊绊,但仍勇往直前习得神通战胜妖魔。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网络世界里,我们这些“天命人”同样面临着无形的挑战与考验,要想更好的保护自己,就要以智慧为剑,以策略为盾,不断解锁新的技能,识破网络迷雾中的重重陷阱。各位“天命人”,不如跟随网警一起,过几个副本,学几样本领,更加安全的探索网络世界吧!副本一:获得“火眼金睛”能力在《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玩家扮演的“天命人”没有经受“八卦炉”的焚烧,便无法获得“火眼金睛”这个神通。玩家要通过“火眼金睛”发现各种妖魔的形态、技能、攻击套路和弱点,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和防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各位网友也要注意修炼自己的“火眼金睛”,通过提高警惕和掌握各种知识,辨识信息真伪、识别网络陷阱、识破诈骗套路、鉴别钓鱼网站。副本二:找到“土地公”在《黑神话:悟空》游戏中,土地公不仅是玩家可以交互的角色,还承担着传授技能、提供情报、帮助玩家解决问题的职责。网络世界中的“土地公”便是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发布网络安全威胁情报以及提供各种网络安全功能的网站,多多联系这些“土地公”,会逐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副本三:获得“辟火罩”《西游记》原著中,辟火罩的相关剧情发生在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唐僧师徒借宿观音禅院,老僧金池长老贪图唐僧的锦襕袈裟,欲放火烧死唐僧师徒以夺取袈裟。孙悟空识破诡计,上天庭向广目天王借得辟火罩,护住唐僧、白马和行李,自己则暗中施法让大火烧了观音院。如此宝贝,在网络世界中自然也有,那便众所周知的“防火墙”。在网络中部署防火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护网络上的攻击,“任尔熯天炽地,我自岿然不动”,岂不妙哉。副本四:获得“救命毫毛”“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 观音菩萨送给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拥有无限神通之变化,在孙悟空遭遇极大危难时可救他一命。在网络世界中,如何在遇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够从容不迫、起死回生?这根“救命毫毛”便是做好容灾备份工作,每多做一份备份,就多一根“救命毫毛”,即使遭遇“rm -rf /*”,也能心中不慌。副本五:习得"铜头铁臂"在《黑神话:悟空》游戏中,“铜头铁臂”技能可使角色短时间内化作一块金石,抵挡对手的攻击。这一技能在战斗中非常有用,可以为悟空提供短暂的超强防御,从而扭转战局于危难之间。在网络世界中,要想练就“铜头铁臂”,就要习得以下技能:◆使用强密码和双重身份验证:确保密码复杂且定期更换,同时启用双重身份验证增加账户安全性。◆定期更新软件和系统:及时安装安全补丁,修复已知漏洞。◆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实时监控并警告潜在攻击。◆加密通信:使用HTTPS和VPN等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安全。◆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可恢复性,防止数据丢失。◆加强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对网络威胁的识别能力,避免社会工程学攻击。◆限制权限和访问控制: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减少潜在攻击面。◆使用安全工具:如密码管理器、安全浏览器扩展等,增强整体安全性。副本六:战胜“贪念痴念”如果金池长老对唐僧的锦镧袈裟没有贪念,如何落得个身死道消、人财两空的下场?又如何在游戏中化身为“大头娃娃”让各位“天命人”苦不堪言?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诈骗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套路越来越多,让人们防不胜防。但归结起来,诈骗分子无非是利用了人的贪念、痴念。利益诱惑类诈骗:如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等诈骗手段利用了人的贪念、痴念;战胜自己的贪念和痴念,是我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心经”和“易筋经”。我们要学会在诱惑面前保持冷静,理智分析,不为一时的利益所蒙蔽,更不因痴迷而失去判断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世界中游刃有余,有效识别并抵御各种诈骗手段,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通过电话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P2P出借人风险专项清退通知”“金融平台清退通知”等虚假信息,引诱投资人通过所谓“官方回款渠道”进行“清退登记”。投资人注册登记后,不法分子再以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诈骗投资人钱财。手法二: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实施诈骗。消费者在非官方渠道投诉后,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手机号码、投诉内容等信息,以“解决投诉”“理赔退费”等为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点击“XX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等虚假链接或者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创建所谓“XX监管部门会议室”,诱骗登录并开启屏幕共享,从而骗取银行卡号、网银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手法三:冒充金融监管人员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非法收集的银行卡号、贷款额度等个人信息,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联系消费者并骗取信任,谎称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互联网贷款等借贷产品时产生逾期记录,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如要“修复征信”,需向指定的“专用账户”转入资金进行“信用佐证”,并称该笔款项随后将予退回。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操作转账,不法分子迅速转移资金并藏匿。以上诈骗手法均为非法冒用金融监管部门名义,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一、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金融监管部门从未设立或者授权设立P2P、投资理财等“回款渠道”,不会通过QQ群、微信群、交易平台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资金清退工作。请消费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二、选择正规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消费者如果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媒体等非正规途径推销的“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及“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等。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信息泄露。对于不明来源的“内部消息”以及非官方渠道发布传播的信息,消费者要仔细辨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不明APP,不与陌生人共享屏幕,审慎对外提供个人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四、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维权。因金融产品或者服务问题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优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的,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切勿随意点击或者打开陌生人发送的所谓“官方投诉链接”。五、发现犯罪线索或者遭遇损失及时报案。一旦遭遇诈骗或者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消费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反映有关情况,不可轻信网络上自称“网警”“黑客”等组织或者人员,避免再次受骗。同时,注意留存证据,积极提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尽力挽回损失。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快速翻新,迷惑性不断增强,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共享屏幕”类诈骗。不法分子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取消名下不实贷款”“注销保险服务”“航班延误退费”“赠送礼品”等为借口,向个人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诱导消费者下载指定的聊天软件、网络视频会议软件,并让个人开启软件的“共享屏幕”功能,以便不法分子“实时监控”消费者手机、电脑屏幕,“指导”消费者进行银行卡绑定、密码修改等操作,同步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从而盗取银行卡资金。二、“AI换脸拟声”类诈骗。不法分子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为借口,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消费者,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利用“换脸”“拟声”等技术合成消费者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其亲友转账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立即转移资金。此外,不法分子还可能对明星、专家、执法人员等音视频进行人工合成,假借其身份传播虚假消息,从而实现诈骗目的。三、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不法分子假借债券投资、股票投资、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等概念,在网络平台发布消息宣称“稳赚不赔”,吸引群众关注。并将个人拉入“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个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内部消息”“特殊资源”等诱骗个人参与投资,引导个人在伪造或仿冒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并以小额投资返利作为诱饵,不断引导个人加大资金投入,随后迅速转移资金。四、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不法分子在网络游戏或社交平台中发布虚假的游戏账号、装备、点卡买卖信息,以“低价出售”“高价收购”为噱头,吸引游戏玩家关注。对想低价购买游戏产品的玩家,不法分子诱导其绕过正规游戏交易平台与其进行线下交易,当玩家支付钱款后,不法分子便消失无踪;对想高价出售游戏产品的玩家,不法分子诱骗其登录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并以各种理由要求玩家先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费用才可“提现”,并不断要求玩家充值更多金额,随后迅速转移资金。诈骗形式不断演变翻新,伪装性越来越强,群众稍有不慎便遭受经济损失。为保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强化反诈意识、提升反诈能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群众:一、不盲目不轻信,不贪小利防骗局。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对退还费用、礼品赠送、保本高息、高价收购等“天上掉馅饼”的说辞保持警惕,避免贪图小便宜,遭受大损失。避免盲目跟风或投机心理,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轻信“稳赚不赔”或“保本高收益”等说辞。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充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提升识骗防骗能力,谨防财产遭受损失。二、拒绝“共享屏幕”,保护信息防泄露。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生物识别等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对个人社交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警惕,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要求,避免无关人员操纵本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账户安全设置,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三、转账汇款严把关,谨慎操作护财产。涉及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提高警惕,防范资金被骗风险。在接到涉及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时,及时通过官方机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轻信陌生人的转账要求或诱导信息,不贸然向陌生人提供的账号转账汇款,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在转账汇款前,务必认真核对对方身份和信息,确保资金是转给真正可信任的人员或机构。四、正规渠道保权益,遭遇诈骗速报警。群众如遇经济纠纷,应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权,可通过第三方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如发现自己陷入诈骗陷阱导致资金受损,或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保存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有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同时,不可轻信网络上自称“网警”“黑客”等组织或人员,避免再次受骗。
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代理维权”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宣传信息夸张不实。不法分子通过网站、自媒体平台等发布信息,声称可以“优化债务”“修复征信”“全额退保”。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成功处理众多案件”等为宣传噱头,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二、牟利方式花样繁多。不法分子常以各类“咨询公司”为伪装,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不仅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还要求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其“保管”,以便其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牟利、截留维权退还资金,甚至擅自代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小额贷款等套取资金。三、“维权手段”涉嫌违法违规。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或以消费者名义发起大量不实投诉举报,提供夸大或虚假的证据,如编造误导销售、暴力催收等情节,虚假报警谎称身份证丢失被冒名开卡或信用卡被盗刷等。“代理维权”乱象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以下风险:一、面临财产损失风险。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不但需支付高额维权费用,还有可能被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被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将面临资金损失。二、面临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面临信息被泄露倒卖风险。消费者如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三、面临法律责任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甚至被诱导参与非法集资等,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消费者:一、理性选择适当产品和服务。请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勿受“更高收益”“全额退保”等诱惑,购买或换购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和服务,避免产生不必要纠纷。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时,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不可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切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避免陷入法律风险陷阱。三、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